主栽树种
早期的绿洲防护林以小叶杨、二白杨、箭杆杨为主,目前的存量以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徐纬英等育出的北京杨、群众杨占比较高,这些树种对光肩星天牛抗性很弱。20世纪80年代西北各地先后发生光肩星天牛疫情,抗性较好的新疆杨受到重视,90年代新疆杨育苗技术趋于成熟普及,开始广泛用于防护林营造和更新。
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组织宁夏、内蒙古、甘肃森防部门联合起草(起草人曲涛、邱立新等)的林业行业技术标准《LY/T1961-2011光肩星天牛防治技术规程》列举主栽树种(目的树种、抗天牛树种)如新疆杨、河北杨、毛白杨等;非寄主树种臭椿、白蜡、槐树及针叶树等;诱饵树种一般为箭杆杨、大官杨、槭树、柳树等。在列举出的抗虫树种和非寄主树种中,仅见新疆杨能够在西北干旱区绿洲中长成高大乔木(常态树高20 m左右,较高已达29 m者),其余树种高度少见10 m以上者。林带的防护距离一般为树高的10~15倍,树木高度不足则林网合理尺度过小,不利于机械化作业。
由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党景中等提供试材、中国林科院木工所王金林等试制胶合板研究,新疆杨单板材色洁白、硬度大、切面光洁度好、胶合性能优良,试制的胶合板性能和品相与椴木胶合板相近,明显优于二白杨和群众杨。近年来单板生产企业反映,新疆杨木段弯曲较多、截面椭度大,单板得率不及二白杨和群众杨
生长环境
喜光,不耐荫。耐寒。耐干旱瘠薄及盐碱土。深根性,抗风力强,生长快。[2]
分布范围
新疆杨
分布于中亚、西亚、欧洲巴尔干地区、中国北方。 新疆杨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,以南疆地区较多,具体分布在三个自然带区,如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(主要城市:沈阳、葫芦岛、大连、丹东、鞍山、辽阳、锦州、营口、盘锦、北京、天津、太原、临汾、长治、石家庄、秦皇岛、保定、唐山、邯郸、邢台、承德、济南、德州、延安、宝鸡、天水),温带草原区(主要城市:兰州、平凉、阿勒泰、海拉尔、满洲里、齐齐哈尔、阜新、丹东、大庆、西宁、银川、通辽、榆林、呼和浩特、包头、张家口、集宁、赤峰、大同、锡林浩特),温带荒漠区(主要城市:乌鲁木齐、石河子、克拉玛依、哈密喀什、武威、酒泉、玉门、嘉峪关、格尔木、库尔勒、金昌、乌海)。
栽培技术
插条繁殖
新疆杨属中湿性树种,抗寒性较差;北疆地区在树干基部西南方向常发生冻裂,在年度较端较低气温达-30摄氏度以下时,苗木冻梢严重。喜光,抗大气干旱,抗风,抗烟尘,抗柳毒蛾,较耐盐碱,但在未经改良的盐碱地、沼泽地、粘土地、戈壁滩等均生长不良。用插条繁殖较易。[1]
新疆杨喜半荫,喜温暖湿润气候及肥沃的中性及微酸性土,耐寒性不强。在年平均气温 11.3~11.7℃,较端较高气温39.5~42.7℃,较端较低气 温-22~-24℃的气温条件下生长较好。在**较低温-41.5℃时树干底部会出现冻裂。适应大陆性气候,在高温多雨地区生长不良;耐寒性不如银白杨成活率高。